技術文章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
材料的韌性能衡量斷裂時所需能量大小
點擊次數(shù):4973 更新時間:2009-12-15 返回
材料的韌性是斷裂時所需能量的度量。描述材料韌性的指標通常有兩種:

(1)沖擊韌性aK (單位為MJ/m2)
沖擊韌性是在沖擊載荷作用下,抵抗沖擊力的作用而不被破壞的能力。
通常用沖擊韌性指標aK來度量。aK是試件在一次沖擊實驗時,單位橫截面積(m2)上所消耗的沖擊功(MJ),其單位為MJ/m2。
aK值越大,表示材料的沖擊韌性越好。
標準沖擊試樣有兩種,一種是常用的梅氏試樣(試樣缺口為U型);另一種是夏氏試樣(試樣缺口為V型)。
同一條件下同一材料制作的兩種試樣,其梅氏試樣的aK值顯著大于夏氏試樣的aK值,所以兩種試樣的aK值不能互相比較。
夏氏試樣必須注明aK(夏)。
實際工作中承受沖擊載荷的機械零件,很少因一次大能量沖擊而遭破壞,絕大多數(shù)是因小能量多次沖擊使損傷積累,導致裂紋產(chǎn)生和擴展的結果。所以需采用小能量多沖擊作為衡量這些零件承受沖擊抗力的指標。
實踐證明,在小能量多次沖擊下,沖擊抗力主要取決于材料的強度和塑性。

(2)斷裂韌性K1 (單位為J/m)
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,有的大型傳動零件、高壓容器、船舶、橋梁等,常在其工作應力遠低于σS的情況下,突然發(fā)生低應力脆斷。
通過大量研究認為,這種破壞與制件本身存在裂紋和裂紋擴展有關。
實際使用的材料,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冶金和加工缺陷,如氣孔、夾雜物、機械缺陷等,它們破壞了材料的連續(xù)性,實際上成為材料內(nèi)部的微裂紋。
在服役過程中,裂紋擴展的結果,造成零件在較低應力狀態(tài)下,即低于材料的屈服強度,而材料本身的塑性和沖擊韌性又不低于傳統(tǒng)的經(jīng)驗值的情況下,發(fā)生低應力脆斷。
       材料中存在的微裂紋,在外加應力的作用下,裂紋處存在有較大的應力集中和應力場。 斷裂力學分析指出,這一應力場的強弱程度可用應力強度因子K1來描述。
隨應力的增大,K1也隨之增大,當K1增大到一定值時,就可使裂紋前端某一區(qū)域內(nèi)的內(nèi)應力大到足以使裂紋失去穩(wěn)定而迅速擴展,發(fā)生脆斷。 這個K1的臨界值稱為臨界應力強度因子或斷裂韌性,用K1C表示,單位為J/m。它反映了材料抵抗裂紋擴展和抗脆斷的能力。 材料的斷裂韌性K1C與裂紋的形狀、大小無關,也和外加應力無關,只決定于材料本身的特性(成分、熱處理條件、加工工藝等),是一個反映材料性能的常數(shù)

       J/M是單位寬度上吸收的能量;試條一般是直立的,做懸臂梁測試;KJ/M2是單位面積上吸收的能量;試條一般是平放的,做簡支梁測試.不同的測試是沒有互換方法的.如果同一個測試,要用2種單位表達的話,1000(J/m)/(0.01016m),結果即為以KJ/M2為單位的數(shù)值.

本文由http://www.8n7m.com/編輯